這段時間對關于小米等互聯網公司文化的討論甚多,我這里講一個剛認識的年輕人的故事吧。
Ivan Wang 是國內某互聯網公司在臺灣的 Marketing 經理,目前被公司短期派到硅谷出差,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他。
這個23歲的大男孩,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他之前還有一個身份是小米在臺灣的****個員工。在 Ivan 還在讀大二的時候,基本不在學校,大部分時候在校外教高中生英語。此外他還喜歡研究各種電子產品。那年他在網上看到了小米發布會的視頻,認定小米未來會變成大公司。于是 Ivan 給小米發了一封郵件。 “小米要國際化,****站肯定是臺灣。雖然我不是工程師,但我覺得你們需要一個懂科技也懂語言的人。” 小米一開始沒有回應,Ivan **在網上人肉到小米人力主管的郵箱,直接給他發了封郵件。****天便收到了回信。
Ivan 接到的****個任務,**是負責將小米的中文手機界面,翻譯成符合臺灣人閱讀習慣的繁體中文語句。十萬字的內容,他花了三天時間翻完。半年后,他正式成為小米在臺灣的首位員工,他領到的薪水是一般大學畢業生薪水的2倍以上。在那段時間,他負責小米在臺灣的品牌營銷,并協助公關和產品測試,把小米在臺灣的 Facebook 粉絲頁從 0 做到 20 萬粉絲。
Ivan **這樣把小米在臺灣的業務從無到有做起來了。
所以幾個月前 Ivan 離職的消息震動了小米高層。小米總裁林斌在電話里花了兩個小時試圖挽留他,雷軍還親自給他發郵件表?*鏘А?/SPAN>
Ivan 對于小米不可或缺嗎?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 Ivan 是互聯網公司喜歡的那種年輕人: 聰明、視野開闊,學習能力強,放在一塊地方**能野蠻生長。
坦率的說,對于全世界的年輕人,這是一個悲慘的時代。經濟的停滯和產業的劇變帶來的是迷茫和焦慮。跟我同齡的一些美國朋友,一畢業**背負著沉重的學貸,許多至今仍在做著廚師、收銀員等薪水卑微的工作;在歐洲,這片世界上**文明的土地,失業的年輕人像孤魂野鬼般在大街上游蕩。在臺灣,Ivan 告訴我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少得可憐,以至于像小米和獵豹這樣的公司在臺灣開稍微高點的工資應聘者如潮;我在北京的兩年,親眼看到生活已經把大把20多歲的年輕人,折磨成了中年人。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什么地方屬于年輕人,只有互聯網了。 這個行業在過去十幾年內經歷著過山車般的劇變,不變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前赴后繼投入其中。
為什么互聯網需要年輕人?因為這是世界上增長**快也**動蕩的行業。除了沒有真刀真槍,如今的互聯網跟古代的戰國時代沒有什么區別,豪強并起,今朝還是****,明日**一命嗚呼。戰勝對手的決定性因素,除了黃金,**是戰士。
為了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生存,互聯網公司需要的是晝夜奔襲千里攻城拔寨的戰士,而不是亦步亦趨行動緩慢的老弱病殘。什么樣的人是戰士?**是年輕健康的身體加上一股熱血和蠻勁,義務反顧追求****,像打雞血一樣加班,像瘋子一樣自我折磨。。。不管是扎克伯格提出的“Move fast, break things” ,還是李彥宏倡導的狼性,都是這個道理。
瘋狂的冒險帶來的是財富。在硅谷,那些不停涌現的科技新貴,不斷拉動的房價上漲讓當地人苦不堪言;在北京,據說如今售樓小姐眼中的目標客戶,除了煤老板,**是那些手握上市互聯網公司期權的年輕工程師們;
而另一面,是過早的衰敗。毫不夸張的講,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年輕人是用生命在工作,燃燒自己點亮公司。許多人可能還不到三十歲**像磨損嚴重的機器,甚至落下一身慢性病,到了一定年限**干不動了。
所以互聯網注定是年輕人的天下。
有人要說,讓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晚上不能陪女朋友,****不能出去放松。這是正常人的生活嗎?當然不是;這樣合理嗎,當然不合理;這樣人道嗎,當然不人道。但套用現下流行的一句話。”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這**是互聯網行業的游戲規則, 兩軍交戰搶占要地,日行八百里的一方肯定比日行五百里的一方先行到達,速度和體力決定勝負。
所以請不要咒罵小米吃人的加班文化,也不要嘲笑那些諾基亞被裁的員工。一切都是關于選擇,”你想過普通的生活,**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的生活,**一定會遇上**強的傷害。” 如果你受不了,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可以嘗試跳到其他行業,這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即使在硅谷,也每天都有人忍受不了,退出互聯網行業遠走他鄉。
下面這段話,我知道肯定會挨罵,但我還是要說。
如果你身處互聯網行業,某一天你的老板把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擺在里面前,你不應該抱怨,甚至應該感恩。要知道你的大部分身處其它行業的同齡人,在你這個年紀,只能跟在老板(通常年紀比他們大很多)的后面,做一些打醬油和跑龍套的事情。這些超出你能力和精力的任務可能讓你產生挫折感,甚至崩潰,但卻是****的練級手段。 菜鳥可以在這樣練級中迅速成長為大牛。 這些年我采訪過的年輕的創始人和CEO們,莫不是如此。
以上**是我在互聯網行業的一些觀察,希望對那些迷茫的年輕人們有所幫助。如果你們并不在互聯網行業,其實你們還是可以利用互聯網做很多事情,下面**是我認為的可以利用互聯網習得的三種能力。
1. 快速學習能力
坦白講,我覺得如今的教育體系已經跟不上時代。年輕人在學校里面學到的東西對于很多公司來說一文不值,在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讀大學。Ivan 的學校在臺灣很一般,學的專業也跟互聯網沒關系,但他在業余時間的學習能力成**了他。當如今在互聯網上,你可以學到你想學到的任何東西,不管是焊接電路板還是**新的swift語言。相信在未來**搶手的人才是那種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習得技能解決問題的人。
2. 自我營銷能力
互聯網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是能把個體的影響力****化。“英雄不問出處”,互聯網真正做到了。不管是微博上那些草根大V,還是淘寶上賣各種產品的小鎮女孩,總而言之,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互聯網**有給你展示的舞臺。這樣做不但能讓你潛在的雇主和合作伙伴找到你,而且當一份你喜歡的工作機會降臨到你面前,那些**是你****的簡歷。現在大紅大紫的王自如**是****的例子。
3. 國際視野
互聯網正在迅速讓世界變成一個村落,未來行業整合將跨國界在世界范圍內快速進行,我們不妨像 Ivan 一樣將視野投向海外。習得一門外語,到某個國家短暫交流和學習,都是值得的投資。
**后一個問題,如果你剛剛畢業,有兩份工作——一家高大上的外企和一份屌絲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應該選擇誰?
我會說后者。不久前谷歌創始人說未來打量傳統工作會被機器取代導致許多人失業,而一個互聯網高管也告訴我,他們現在招人寧愿要沒有經驗的新人也不要大型外企的員工,因為他們知識解構單一,還往往自以為是不愿意學習新東西。所以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與其去高大上的外企做一顆螺絲釘,不如到屌絲互聯網公司滾爬幾年努力成為公司的棟梁。因為螺絲釘隨時可以被取代,而棟梁放在哪里都是棟梁。